中金发表港股策略报告表示,往前看,支撑港股资金面的长期宏观因素并未转向,资金充裕但优质资产有限的局面或将延续。但是节奏上,第三季度面临多方面流动性边际趋紧的压力,包括金管局或继续回收流动性、外围美元环境趋紧、IPO/配售仍有一定供给压力,不排除造成一定扰动。与此同时,增长趋缓,政策发力放缓,关税谈判等也存在变数。不过,该行依然提示,如果波动反而 可以提供更好的再介入机会,「低迷的时候积极介入、亢奋的时候适度止盈」依然是一个有效策略。
从点位上看,当前动态加权後的恒生指数风险溢价回落至6%,已略低於去年10月初水平。无论是DeepSeek资产重估、去年「924」行情、还是2023年初疫情放开时期的市场情绪,恒指风险溢价6%似乎是一个重要的关口,短期情绪修复的空间或许有限,估值进一步扩张需要更多催化剂。因此,1)基准情形下,若盈利不下修但也暂时没有科技板块的提振,恒指或在24,000点附近震荡;2)乐观情形下,拆解板块测算,当前新消费+创新药板块风险溢价0.6%,接近2022年底防疫优化时的水平;银行等老经济板块风险溢价8.3%,已低於2021年经济周期和房价高点时的9.1%;其他新经济板块(互联网等)风险溢价为3.0%,仍高於今年3月下旬AI行情时的低点2.2%。若假设科技板块风险溢价回落至今年3月下旬低点,新消费/创新药与银行板块情绪维持不变,恒指对应26,000点左右。
相关内容《大行》摩通:今年中国医疗保健行业显着反弹 看好康方生物(09926.HK)信达生物(01801.HK)及恒瑞医药(01276.HK)
但市场能否有效突破?该行早前在《港股2025下半年展望:资金盛与资产荒》报告中提到,决定中国信用周期走向的关键是关税、财政与AI三个因素,因此要看这三者相对此前高点的相对变化:1)财政:关税降级减少了财政发力的紧迫性,即使後续再度升级,可能也要到8月12日豁免到期的三季度末;2)关税:能否比当前10%还要好值得观察,否则转口就毫无必要,尤其要关注部分东南亚国家是否施加额外转口限制;3)AI:近期电商互联网情绪修复,但或仅在结构上有贡献,同时当前情绪相比春节後的亢奋要「冷静」不少,後续有待跨越式的模型迭代或突破性的应用落地来催化。
因此,指数有效突破和估值继续扩张需要更多超过之前「高基数」的催化剂,该行建议仍以结构型行情为主。稳定回报(分红)+成长回报(成长)的哑铃型配置仍是在信用周期企稳但难以大幅扩张前的最优策略,只不过阶段性的在哑铃两端也可以结合板块透支程度略作轮动的「新哑铃」,核心的原则是在合理的位置买长期正确的板块。
分红:长期逻辑稳固,但银行板块短期估值透支,可部分适度切换到保险等。增长与全市场投资回报率下行且缺乏明确产业主线的背景下,稳定回报或保值资产仍有长期配置价值,但银行板块显着上涨後短期估值透支、AH溢价收窄至20%以下,吸引力下降也会面临压力,可以考虑阶段性将部分银行仓位轮动至同样受益於高分红逻辑、股息率仍有吸引力的保险板块。
相关内容《大行》中银国际升腾讯(00700.HK)目标价至645元 维持「买入」评级
成长:新消费短期透支较多,AI应用、机械人与创新药。短期看,新消费透支较为明显。创新药涨幅可观,长期逻辑明确,短期也可以把握节奏。相比之下,预期较此前没有那麽亢奋的AI应用与机械人相关板块,可以再度提前埋伏布局,或是更好的选择,具体方向包括:1)AI应用,涵盖游戏、短影片生成、软件、教育等子方向;2)机械人产业链,尤其聚焦核心零部件领域。(wl/u)
AASTOCKS新闻